上海福建人
新聞中心
2022-04-11
來自:解放日報 作者:上海要聞 訪問量:1048
核心提示:??記者茅冠雋唐燁舒抒??近來,寂靜中的上海城鄉社區,正勃發出強大的韌性和生命力?;鶎幼灾蔚氖侄魏吐窂?,正因一場疫情而發生變化。??社區里悄悄冒出的無數個社區團購“作戰團”,便
??記者 茅冠雋 唐燁 舒抒
??近來,寂靜中的上海城鄉社區,正勃發出強大的韌性和生命力?;鶎幼灾蔚氖侄魏吐窂?,正因一場疫情而發生變化。
??社區里悄悄冒出的無數個社區團購“作戰團”,便是這種變化的體現——微信群是他們的主陣地,小區門崗是他們的主戰場,手機是他們的主要“武器”,而將生活物資供應到每家每戶,就是這些“作戰團”的戰略目標。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里,他們像一支支奇兵,和其他力量一起,守衛著這座超大城市的大后方。
??社區團購的“團長”們,最近成了小區里最受歡迎的人之一。當“團長”,要有怎樣的本事?他們又體會到了怎樣的人情冷暖、酸甜苦辣?我們找來三位“團長”,聽聽他們的自述。
??接到司機電話,我激動得跟接到初戀男友電話似的
??講述人:李慧,楊浦區長海路街道香閣麗苑小區居民
??浦西封控以來,我當“團長”在小區里組織了四次團購,有菜、肉、雞蛋等,都是生活必需品。我和鄰居還負責維護兩個臨時成立的團購群。我是初當“團長”,又是在這樣的特殊時期,很多事還在慢慢摸索。
??我們小區有1000多戶居民,有兩個四五百人的業主微信群,平時大家在群里很活躍。封控前,大家都擔心買東西難,都開始在群里咨詢團購渠道,我和其他幾個中青年業主一商量,索性我們就開團購群,當“團長”為鄰居們服務。
??當“團長”,忙和累是一定的。我報名成為志愿者,要給居民發放抗原試劑、組織核酸采樣、在樓棟門口值守,當“團長”后還要時時盯著團購群。我負責其中一個近500人的團購群,每天從早到晚都有人在群里@我,開團前、開團后以及等待的過程中,很多問題都是重復的,但我看到都會盡量回復——大家都著急,我特別理解,有時真恨不得多生出幾雙眼睛、幾雙手回復大家。
??我最擔心的是貨到不了,最有驚無險的是最近一次團購。
??4月8日中午,某企業負責人突然通知我:因為爆單,我們小區預訂的170多份套餐無法配送。這下麻煩了!我和另一個團購群的群主商量:先不要把退單的信息告訴大家,不要讓大家著急,咱們再找找其他貨源,給大家可替代的選擇。
??那天下午,我們打了多家保供企業的電話,終于找到一家可靠的保供企業,愿意為我們提供200份套餐,對方承諾當晚就能送到。我們趕緊將這個信息發到團購群內,叫大家退掉原來那個團購,選擇新的團購。鄰居們都很好,沒有人抱怨臨時更換供貨方。很快,200份套餐就被搶光。
??當天下午,我穿上家里儲備的“大白”服,等在小區門口迎接團購物資。除了這200份套餐,當天下午還有兩個團購要到貨,晚飯前其他兩個團購已到,但那200份套餐遲遲沒有消息。
??我不想浪費家里唯一一套“大白”服,就沒有回家吃飯,一個人坐在居委會門口等。這一等,就到了晚上10點多。對方終于給我打來電話,說實在送不了,明天一定給我送。我有些沮喪,但我知道,特殊時期,對方也不容易。
??第二天一早,我得知了事情真相:200份套餐8日已在路上,但由于運能緊張,運輸車沒有冷鏈系統,導致貨被運到楊浦時,司機發現肉已經餿了。
??我很理解他們。我請求對方負責人:一定要確保在9日給我們送過來。對方答應,9日晚上一定送到。9日晚飯后,我就捧著電話不敢放,生怕錯過運貨司機的電話。晚上10點,我接到電話,司機說30分鐘后到小區門口。我一聽,整個人從沙發上跳了起來,好像當年等到初戀男友電話一樣激動!
??我預估到這批貨會到得比較晚,小區志愿者可能已經回家了,所以我提前與物業經理商量,請他們幫忙運貨,解決小區內“最后100米”的配送。物業人員都很好,當時很多人都洗好澡了,但還是趕出來幫忙運送。
??到貨后,我拿出提前抄寫好的團購名單,對照小區志愿者設計的配送路線圖,與物業經理一起配送。同時,在團購群內,我們一一通知樓棟志愿者下樓取貨。在大家的幫助下,200份套餐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完成了配送?;氐郊?,已將近12點。
??我總結了一些團購經驗。第一,盡量團購單品或者單一套餐,這樣可減少志愿者與物業人員的配送工作量。第二,“團長”要對發在群中的信息把關,確保團購可靠,且團購須在居委會報備,這樣可提前安排配送力量。第三,倡導團購必需品,每戶適量團購。
??當“團長”,許多困難和壓力只能自己默默承受
??講述人:張勇,徐匯區徐家匯街道樂山四五村居民,航空業從業者
??4月10日是我當上小區“團長”的第九天。本來居委會和志愿者都說,讓我休息一天——這幾天為了聯系貨源,我3天只睡了12個小時。但我還是沒能成功“放假”,因為一批重要物資到了,我們徐家匯地區封控時間比較久,很多居民有些“彈盡糧絕”,這批物資就變得格外珍貴。
??一開始,我只不過是負責維持核酸采樣秩序的志愿者,小區里大約有10名志愿者,大多是六七十歲的阿姨,只有我一個青壯年。我們樓組長王阿姨也已70多歲了,有囤貨不足的居民找到她,說家里沒吃的了,請她幫忙。我覺得不能讓一個70多歲的老人去搞定團購的事,就自告奮勇幫忙。
??我老婆也支持我當志愿者。陰差陽錯地,我就嘗試了第一次牛奶團購,沒想到竟然成功了,團了600多瓶,很多人覺得牛奶不是必需品,但是我們小區小孩、老人多,牛奶可以為他們補充營養、提高抵抗力。
??這些天里,我組織了牛奶、水果、糧油和雞肉4個團購,每個團都是幾百份體量。我們樂山街坊里幾個小區大家勻一勻,每個小區都有一個對接的志愿者。
??對我個人來說,團購價堅決不能超出市場價,而且要確保是正規企業;對居民來說,他們最大的訴求是收到物資,最大的擔憂是上當受騙。所以,我當“團長”后,居民下單了都是我先墊資,居民等貨到再付款。我想著,即便被騙,那也只騙了我一個人,其他人沒有損失。后來,我們樓組長王阿姨和樓里另外幾位阿姨擔心我資金壓力太大,就主動墊付了2萬元水果錢,以及另一筆總額5000多元的團購。
??第一次團購牛奶,因為大家“足不出戶”,我是挨家挨戶送到門口的,第二天連腰都直不起來,趴著過了一天。有幾個熱心鄰居提出幫忙,我就請她們幫忙統計數據。統計數據是個浩大的工程。3位鄰居用了近4個小時,才把我們樂山四五村幾千戶居民的訴求統計好,涉及的商品有幾百種。即便是女同胞們的衛生用品,也有不同品牌,我們也都統計好,想辦法協調。
??很多人說,我們小區大部分是老年人,不用手機,開不了團。其實,只要用心,這些都是能解決的。第一,每個小區總有些年輕人,大部分老人也有子女,把年輕人、老人子女都拉進團購群,看商品、微信付款,其實很簡單。其他的獨居、空巢老人,每次開團前,志愿者就提前問他們是否有需要,幫老人購買好再送上門。我作為“團長”,通常都會多訂兩三份,有老人需要的話,那正好給他們;沒有的話,我就自己留著,反正一樣都是要用的。
??這些天來,我遇到了很多困難。很多團購的東西,對方有貨,但是無法配送。比如我們團購了130袋大米,只能向街道申請臨時通行證,開私家車去運回來。但一輛私家車能裝多少袋米?
??當“團長”后,我沒有一個晚上能安心休息,手機一天到晚“叮咚叮咚”地響,還不能靜音,因為隨時都可能有物資抵達小區,哪怕深更半夜。這幾天,我覺得自己從來都沒這么辛苦過。當“團長”的體會是,怕累就不要干,而且許多困難和壓力只能自己默默承受。
??現在我只希望疫情早點結束,我可以默默“退役”。
??物資送上門,老人給我們鞠躬,令我們百感交集
??講述人:邵千里,嘉定工業區豐怡社區黨支部書記
??要論自己最近在哪項工作上花費時間精力比較多,排第一的肯定是組織核酸采樣,排第二的就是組織社區團購。
??我當“團長”,是有底氣的。我1986年生,正是愛“買買買”的年齡,比價、挑貨、選渠道的敏銳度和眼光肯定“在線”;我們小區共1300多戶、3300多人,原先就有四五個微信群,平時我和其他居委干部都很用心在經營、打理這些群,“群眾基礎”是有的,但有些必須要解決的問題。
??比如,我發現有的樓組長、志愿者年紀較大,接需求、發物資會拿著紙筆一家家敲門登記,效率低不說,還很危險;很多人下單不是“一錘子買賣”,有的人先買3斤后來改5斤,有的人先要10斤后來不要了,有的人先要5斤青菜后改成5斤黃瓜。后來我發現,通過微信“群接龍”,可以解決大部分團購訂單的下單、改單問題,不用去翻幾十甚至上百屏群消息,打開“群接龍”就能實時看到團購訂單的情況。作為“團長”,我會把團購物品的介紹及圖片盡量詳細地貼在“群接龍”里,讓大家自由選擇。
??團購的東西各式各樣。嘉定工業區農辦為我們聯系了靠譜的蔬菜基地、豬肉公司,還對接了尚在營業的集貿市場,以及盒馬鮮生等渠道。我基本上每天都會“開團”,每次金額在三四萬元左右,每次的東西盡量錯開,盡可能覆蓋到全部群體,緩解大家封控在家的焦慮情緒。比如,今天我“開團”的是母嬰用品,明天準備開放超市生活用品團購,前幾天專門開過盒馬鮮生的一個團,那些用空氣炸鍋、微波爐簡單加工就能吃的雞翅等食品,很受年輕人喜歡。
??我做這件事得到了居民志愿者的鼎力相助。有的志愿者天天幫我搜集居民需求;我們還有專門的配送團隊,確保抵達小區的團購物資能盡快送達每家每戶。實踐后我發現,如果一次團購有200單,要把這些單子挨家挨戶送到,數十個志愿者要花三四個小時。所以這幾天我在想方設法弄幾輛電動三輪車來,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,能大大提高“最后一百米”的配送效率。
??當“團長”,也有很多需要協調的問題:有人誤把群消息當作“群接龍”,明明沒進入團購卻以為自己下了單;有的年輕人下單快,老年人還在研究訂單的時候,一看已經有幾十上百單了,就著急,連說自己“血壓都高了”;還有人買了以后要退貨,也來找我們。
??碰到這些問題,我們都要用最小的時間、精力成本,快速解決:反復重申“群接龍”的使用方法;對部分老年居民,我們會將他們的子女拉進群,由他們的子女下單,而且團購菜、肉等重要物資時我們會留出二三十份的余量,這樣事后如有老年人來找我們補購,我們就可以給他們……
??對于另一些居民自發組織的團購,我們不會禁止,但“團長”要到居委來簽一份承諾書,確保產品渠道正規、品質有保證,而且要做好消殺工作。
??當“團長”累嗎?確實累,但我必須站出來。有時我們上門送物資,一些老年居民會給我們彎腰90度鞠躬,我們百感交集——受不起,但真的特別感動。
相關閱讀